行业动态

福建母亲河闽江正式复航,500吨级砂石等集散货船通江达海

发布日期:2022-12-19   浏览次数:

福建母亲河闽江正式复航,500吨级砂石等集散货船通江达海

 

12月18日,闽江干流复航暨南平港开港活动在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洋坑码头举行。在洋坑码头11号泊位,装载着南平企业生产的竹制品、石英砂等货物的“武夷2号”新能源船舶从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鸣笛离港,这批货物将通过集装箱江海联运送往东南亚等地。这标志着闽江干流正式恢复通航,拉开了福建省集装箱江海联运的序幕。

据11月21日,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发改委、工信厅、财政厅以及生态环境厅5部门联合发布《福建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表示,全省采矿权总数控制在1000个以内,其中,建筑用石料(含机制砂)采矿权数控制在 280 个以内,海砂采矿权数控制在10个以内。布局一批年产100万立方米以上机制砂石集中开采区,高质量建设大中型规模机制砂石矿山,强化供应保障。开展近海海砂资源调查和储量评估,省级划定10处海砂集中开采区。

闽江的通航对于未来福建内陆地区机制砂石外运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

图片

图片

闽江是福建母亲河,历史上是舟船云集的“黄金水道”。近十几年来,受河床水位下切、水文条件变化等因素影响,闽江内河航运发展受到严重掣肘,处于断航状态。为了恢复内河水运,打开闽北山区新的出海通道,福建省投用“两闸一机”闽江水口航运枢纽,治理闽江水域安全隐患,完善跨闽江公路桥涵标和安全设施,加快闽江高等级航道建设。

今年,福州内河港、南平港等总体规划获批实施,形成了闽江岸线统筹利用、内河港口合理分工、设施互联互通的格局。共规划内河港口岸线约52公里,规划建设10个货运港区以及多处客运港点,为地方产业经济和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其中,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位于南平工业园区,按满足靠泊1000吨级货船设计,年设计货物通过能力962万吨。12月8日,年设计通过能力36万吨的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洋坑作业区11号泊位获得《港口经营许可证》,成为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第一个正式投用的泊位,也是全省内河首个获批投产的500吨级(结构受力1000吨级)多用途泊位,为此次南平至闽江口500吨级船舶恢复通航条件奠定基础。

为积极培育闽江航运市场,目前福建省首家内河集装箱航运企业南平市闽江航运发展有限公司已取得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船舶营运证,建成投用闽江首艘内河集散两用货船“武夷1号”、首艘内河集散两用增程式电动货船“武夷2号”,用于运载集装箱、件杂货及干散货,为培育闽江航运市场注入新动能。南平港开港运营后,500吨级货船可从南平直达闽江口,货物经由闽江口内、外贸码头销往全国各地和全球,将进一完善我省综合交通服务体系,对缩小闽北内陆与沿海物流成本差异,改善南平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力,加强闽东北“山海协作”具有重大意义。

据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李敏飞介绍:“港区项目的实施,特别是码头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延平乃至闽北地区的物流运输格局。对于南平工业园区,延平区乃至全南平市的产业降本增效、快速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南平工业园区将充分发挥码头周围高速公路、铁路等综合交通资源集中集聚的区位优势,通过串联闽江航运、峰福铁路货运等,构建高效集约的“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助力将延平打造成为闽北最大的综合货运枢纽。为改善南平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力,唱好市区一体发展“双城记”,缩小闽北内陆山区与沿海物流成本差异,促进山海协作、联动发展贡献力量。”

下一步,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将加快推进内河码头及支流航道建设,持续完善集疏运体系,培育壮大航运市场,畅通江海联运,促进形成闽江航运经济带,更好地服务沿江地市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新华社、闽北日报、中国网海峡频道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22年12月19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