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将“工匠精神”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助力建材行业转型升级

发布日期:2016-05-05   浏览次数:

将“工匠精神”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助力建材行业转型升级


绿色建材发展,是供给侧改革在建材行业的深度实践。当前,建材业正在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不断提高供给水平。绿色建材处在崛起时期、攻坚时期,全行业应该合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实施“三品”战略,用“工匠精神”来锻造绿色建材,将“工匠精神”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助力建材行业转型升级。

提供高质量供给

发展绿色建材,只有提供高品质供给方能实现。供给侧改革,是绿色建材发展的新动能、新思路和新途径,通过扩大增加中高端供给的“加减法”,转变传统应用方式,帮助产业结构调整平衡发展。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这对我国未来建筑工业化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建筑业正在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精益建造成为趋势,而建材的中低端过剩供给与有效需求之间“捉襟见肘”,凸显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帮助建材业转型良策,也是满足建筑品质提升的妙方。

绿色建材无疑面临着发展的良好机遇。建材行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系统发力,以绿色建筑的发展需求为中心,以创新驱动为引擎,通过“对路”供给,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着力”于建材,即供给端;“着眼”于建筑,即需求端。品质优秀、品牌过硬、品种齐全的绿色建材,必定是最适合绿色建筑的产品。

供给侧改革,在绿色建材发展的初期即提出质量管理的高要求,在这方面必须做出顶层设计的强制性要求。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市场具有天生优胜劣汰的杠杆作用,在政府与市场两双手的共同作用下,一定会培育出优质的绿色建材供给,淘汰落后产能。

发扬“工匠精神”

我国建材行业有着“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木匠、瓦匠、石匠、水泥匠、油漆匠……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建材与建筑行业的各类工匠的称呼。建造、装修房子,总是离不开他们。各类工匠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房屋建造与装修定下底色,也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不可剥离的职业。

进入现代社会,先进技术、设备、生产流水线不断涌现,或许会导致一些传统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是,“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2016年春天,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成为一个闪亮的词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意味着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和尽善尽美。一些建材行业知名的科研工作者,经常能被他们的“工匠精神”所感动。

例如,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建勋,自我评价说“30年就做了这一件事”,即研制航空隔热材料,自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起,就不断摸索,不断试验,不断改进,如今,朱建勋研制的预成型体,已用在“神舟”“嫦娥”等我国几乎每一种高速飞行器上。他获得“杰出工程师”奖时,被评价为“使我国防热材料研制应用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例如,被提名为“院士”候选人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蔡玉良,近年致力于研究新型静态水泥熟料煅烧技术、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技术等研发攻关项目。他潜心科研,毫不张扬,虽人人称之“蔡大师”,但他保持着一颗认真敬业的匠人之心。

还有作为一把手亲自钻石生活垃圾生态前处理与水泥窑协同后处置系统集成创新及应用项目的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叶青,努力建设水泥节能环保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胡芝娟博士……

事实上,传统产业虽然面临着各种发展的问题,但是,也有很多良好的精神和财富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比如,“工匠精神”已经融化在传统产业的血液里。对于正在兴起和发展的绿色建材产业来说,“工匠精神”更像是一把能打开未来的金钥匙,集传承、创新、使命和价值观于一体,为有志向绿色方向发展的建材企业凝聚了智慧与力量。“工匠精神”,将是绿色建材振兴的动力源泉。

企业需要在生产和研发中,琢磨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和推敲。只有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才能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追求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不仅要在操作层面上“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而且要在管理上通盘考量,在细微之处的精益求精。

因此,“工匠精神”不仅是研发人员、生产工人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等构筑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找到并树立属于自身工作中的“工匠精神”。

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价值,我们希望绿色建材业界传承“工匠精神”,涌现更多的好技术、好产品。

实施“三品”战略

今年4月8日举行的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大会上,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周长益指出,“要把质量、品种、品牌放在第一位,坚定执著地实施品质、品种、品牌的‘三品’战略。”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其中提出,将以空气净化器、电饭煲、智能马桶盖、玩具等消费者普遍关注的消费品为重点,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组织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同样作为“能够改善消费者供给”的绿色建材产品,在绿色建材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也必须要把产品质量、品质、品牌放在首位,如此绿色建材产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周长益从建筑应用的角度,提出建材行业“提高产品的质量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他说,建材工业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有一些是客观必要,但是在很多方面存在非常大的浪费。建筑是百年大计,百年建筑本该是常态,但是现在却成为了奢望。一定要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耐久性。

建材行业高质量需求与低质量产出的矛盾,使得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愈发严重。提高产品质量,是化解产能过剩的良方。真正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是需要大于供给。

产品质量的提升,意味着企业在生产经营端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而在流通领域,建筑和房地产商观念的改善也需要一段时间,这就需要政府对建材业转型升级给予更多的帮助。

当前,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的攻坚时期,必须时刻牢记“三品”意识,全面实施品质、品牌、品种“三品”战略,在规划各项工作和贯彻落实的过程中,都应将致力于打造绿色建材品牌、提升产品品质、改良产品品种,确保建筑使用材料产品优质安全作为第一要素。

绿色建材产业发展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或许并非一帆风顺,或许会遇到各样或那样的新问题和新困惑,但只要全行业有识之士,能够在深入实践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坚定不移发扬全行业的“工匠精神”,树立起行业在“三品”建设上的美誉度和影响力,那么,任何困难都将是暂时的,绿色建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梦想,终能实现。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6年05月05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