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长三角城市群规划撬动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崛起

发布日期:2016-07-06   浏览次数:

长三角城市群规划撬动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崛起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之间要素是如何流动的?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排头兵,又是如何辐射、带动兄弟城市一起发展的?

  ■ 城市群与一群城市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打开了要素在城市之间流动的壁垒。

  ■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之间要素是如何流动的?

  ■ 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排头兵,又是如何辐射、带动兄弟城市一起发展的呢?
 


 

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群 图据网络。
 


 

目前世界公认的五大世界级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英国中南部城市群;中国的长三角城市群正崛起为世界第六大城市

英国脱欧了,欧洲的经济力量被大大削弱。欧洲两大世界级城市群,随着英国中南部城市群的离开,只剩下欧洲西北部城市群昭示着欧盟盛极一时的辉煌。但在世界的东方,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正在登上世界的舞台,尤其是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最有条件建设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地区。

6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未来将建设辐射全球的超级城市群,也预示着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强势崛起!其实,在《规划》正式印发之前,长三角早已在国家指导下拉开了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大幕,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长三角模式”。

“长三角模式”是什么样的模式?对国内其他城市群的建设有何借鉴意义?6月20日至24日,中宏网记者随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城镇化规划处副处长相伟、政研室干部毕晓清一行,前往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上海、昆山、太仓、镇江以及合肥等城市进行调研,触摸到了长三角城市群最真实的肌肤,并将通过大量的调研素材去透视它的运行肌理和将来的趋势脉络。

高铁奔驰在长三角葱茏大地上,一座座现代化城市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也许,高铁上大多数人看见的只是一群城市,而没有看见城市群的建设正如火如荼。那么,城市群和一群城市到底有何区别?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城镇化规划处副处长相伟说:“城市群与一群城市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打开了要素在城市之间流动的壁垒。”长三角城市群城市之间要素是如何流动的?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排头兵,又是如何辐射、带动兄弟城市一起发展的呢?

花桥服务于上海的地铁新城
 


(昆山花桥一楼盘的区位展示图)

地铁11号线对于昆山来讲,是崛起了一座新城;而对上海来讲,把人口容量、环境容量腾出一部分,提升了城市品质。

上海地铁11号线串起上海和江苏苏州的昆山市,最东至上海迪士尼站,最西至昆山花桥站,全长86公里,是世界最长的地铁线路,亦是国内第一条跨省地铁线路。在昆山,你能最直接地感受到上海对于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和城市间要素的流动。

从昆山方向到上海的乘客可以仅用不到10分钟时间就进入上海地铁网络,并通过网络覆盖快捷到达人民广场、机场、火车站、文化娱乐等上海各重要地标场所。即使从昆山花桥到上海徐家汇也只需要70分钟13元钱。据昆山轨道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礼介绍,至去年下半年,地铁11号线昆山段日均客流量已超过4.5万人次,今年单日最高峰达8.13万人次。

地铁11号线为昆山带来的最直接变化,是从上海涌来的大量购房者。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是江苏省三大商务集聚区之一,而且花桥还是一个宜居之城:花溪公园、中央公园、黄墅江湿地公园、吴淞江流域等要优势要素,让花桥成为天然氧吧。地铁11号线通达昆山后,大量在上海上班的人更加愿意住在昆山了,昆山花桥的房价一直都在涨。尤其是今年,从年初的均价9000元到如今的16000元,位居昆山房价之首。

吸引上海人住在花桥的,不仅仅是房价比上海低、环境美,还有两地推行的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比如公共交通卡和上海市敬老卡在昆山花桥段均可正常使用,昆山交通卡也可在上海地铁正常使用。

据昆山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昆山与上海共同推进城市群建设效果很明显。由于昆山对人才的需求很大,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地铁11号线通达昆山后,越来越多居住在上海的人才也愿意前往昆山工作了。

地铁11号线对于昆山来讲,是崛起了一座新城;而对上海来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把上海人口容量、环境容量腾出一部分,为上海提升城市品质做出了贡献。因为根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严格控制上海中心城区人口规模,预期到2020年为2500万人,而截至2014年,上海人口已达2426万人,未来可增长的人口规模不到600万;在建设用地方面,上海将实现负增长,重点在存量土地上做好内涵发展。

太仓与上海产业分工下的德企之乡​

与昆山通过社会化合作服务上海不同,太仓与上海之间是产业的紧密合作,城市群内两城分工明确,错位发展,避免了千城一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太仓。

太仓市,东与上海崇明岛隔江相望,南临上海市宝山区、嘉定区,西连昆山市,距上海虹桥机场约50公里。受益于与上海紧密相连的区位优势,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太仓市与上海的产业合作十分紧密,且分工明确。

太仓被称为“中国德企之乡”,自1993年第一家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弹簧有限公司落户至今,已集聚了舍弗勒、托克斯、通快、西门子等220多家德资企业。今年6月2日,太仓德国中心正式开业,提供市场咨询、律师服务、秘书翻译、谈判展览、办公用房、金融服务等一系列服务,为德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探路。由德国巴伐利亚州立银行投资1200万美元建设的太仓德国中心,是继上海、北京之后全国第三个德国中心,也是全球第八个德国中心。此前在全球设立的7个德国中心,有6个设立在各国首都。

为什么德企偏爱太仓?太仓德国中心工作人员Fabien告诉中宏网记者:“因为距离上海很近,在太仓投资,既有大城市的方便,又有小城镇的宁静,成本低,服务优,环境好,而且太仓的环境与德国的小镇环境非常接近;此外当然是与第一家德企克恩•里伯斯弹簧有限公司落户太仓有关。” 据悉,这家来自德国巴符州、生产弹簧产品、具有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其汽车安全带弹簧占到全球60%的市场份额。作为第一家落户的德资企业,1993年落户时,厂房面积仅400平方米。去年5月,克恩-里伯斯在太仓扩建的新工厂落成,厂房面积增至4万平方米,在太仓的员工数量也由个位数上升至近千人,产值从数百万元增至7亿多元。克恩-里伯斯在太仓获得的成功,带动了大量的德企前往投资,大量的德国人前往太仓创业。截至2015年底,太仓220多家德企项目总投资近20亿美元,年工业总产值近300亿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太仓投资落户的德资企业有90%以上完成了增资扩产,企业规模正在逐步扩大。比如,为奥迪、宝马、奔驰等配套生产汽车零部件的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已由首期3000万美元投资发展成为总投资6亿多美元的集团公司,去年实现销售收入近90亿元,纳税超6亿元,成为江苏最大的德资企业。

太仓的许多德企都为上海的汽车制造提供零配件,通过和上海分工协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格。每当夕阳西下,许多住在太仓的德国人就三五成群的聚在一家名叫“申德勒加油站西餐厅”的德国餐厅,他们啃着猪蹄,咬着香肠,喝着啤酒,竖着大拇指说:“这里就是德国食堂,这里能让我们吃到奶奶的味道。”
 

上港以资本为纽带打破行政壁垒
 


 

上港集团通过资本纽带促成城市港口之间紧密合作,有效地打破了各城市因诉求不同而产生的行政壁垒,畅通了要素在城市群内流动。

德企的资本,让太仓和上海两城产业相辅相成;而上港集团[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国家关于长江口“一体两翼”的港口发展规划,通过资本纽带,与太仓港战略合作,将北翼的太仓港发展为长江沿线与上海洋山港、外高桥港的重要干支线中转枢纽。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提出,打造长江黄金水道及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据上港集团工程技术部总经理罗文斌介绍,长江战略是集团三大发展战略之一,集团在长江沿线主要港口进行投资,建立了上海港服务于长江沿线、长三角的服务体系。上港集团成立了长江港口物流公司,不断推进长江沿线港口的深化合作。

2014年,上港集团和太仓港合资成立了上港正和集装箱码头(即太仓港集中箱码头三期工程),上港集团占45%股权,运营管理由上港负责。去年7月21日太仓港开始承接上海外高桥江海中转功能,开辟了71条长江支线,推动了长江沿线7个省(市)47个港口集装箱集并太仓港。

太仓港是郑和下西洋起锚地,国家将其定位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海联运中转港。据江苏太仓港口管理委员会发展服务局局长钱晓介绍,今年1-5月,太仓港集中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2.7%,增幅全国第一;整体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9.4%,增幅全国第二。

据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邹家宏介绍,上港和太仓双方共同建设太仓到洋山港水水中转重要平台,建成了江海联运的核心港区。双方合作成立了“沪太通“”(上海和太仓之间直线业务),太仓与洋山之间开通了水上巴士,每天固定3班船发往洋山,且在通关方面也实行一体化,出口由太仓海关负责货物申报,洋山海关负责查验和放行。

这样,太仓港能更好对接上海自贸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长江沿线、苏南地区外贸货物通过太仓港中转到洋山港。苏南地区外贸货物以前从陆路运到洋山、外高桥,成本高,现在通过太仓港,建立起了苏南地区远洋货物物流新通道,降低了物流成本。而给太仓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明显的:太仓物流企业聚集比较快,物流量每年增长20-30%。

目前,上港集团对长江主要港口投资/控股已形成了7+2港口体系,即:太仓、江阴、南京、芜湖、长沙、 重庆、宜宾这7个集装箱码头;两个主要港口:武汉和九江。通过这样的资本层面深度合作,有效地打破了城市间的行政壁垒,更好地服务于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


镇江主动对接上海后形成航空产业集群
 


(大飞机C919许多部件来自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园)

上海的辐射传导力,毕竟有一个半径范围,传导到距离较远的镇江已经变弱了;但镇江主动融入、对接上海,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以航天航空产业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镇江市,距离上海虹桥火车站大约238公里车程,虽然距离较远,但与上海之间有高铁、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相连,往来十分便利。

镇江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大的产业集群,如眼镜镜片,全球1/3、全国2/3来自镇江丹阳。而“无中生有”的航空航天产业,已在为上海大飞机项目提供部件和新材料。据介绍,首架下线的大飞机C919部件有10%来自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园。6月20日上午,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也在镇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今年将面向全国14个省市招生600人。

镇江是如何吸引航空航天产业聚集的呢?据镇江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强松介绍,2008年,中国商飞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飞机项目)落户上海后,镇江市即梳理了所有符合大飞机项目供应商条件的企业名单,主动与上海方面对接,主要为大飞机项目提供配件,如航空座椅、舷梯等,现在已有几十家企业进入该公司供应商名单。

2009年初,呼应国产大飞机计划实施、低空领域逐步开放等重大历史机遇,作为镇江经开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航空航天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目前,该产业园已成功引进生产C919后机身后段的航天海鹰等近30个涉航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成为国家级航空产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镇江航空航天产业是“无中生有”的创新产物。据了解,镇江航空航天产业示范基地规划面积2796公顷,由三大产业园区组成,包括以发展通用飞机、无人机等全产业链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及关键部件为特色的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园,以发展高性能材料及关键部件为特色的丹阳航空航天(高性能材料)产业园,和以发展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及应用和高性能铝材料为特色的京口航空航天(信息和高性能铝材料)产业园。目前,各产业园集聚了航天科工航天海鹰、中航工业菲舍尔航空、美国爱励铝业、图南合金、恒神纤维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以通用航空整机为龙头,涵盖新材料、关键部件、信息技术应用、科教培训的全产业链。

此外,镇江长江大桥、港口群建设亦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不久的将来,-12.5米深水航道建成后,镇江又将主动融入上海港的港口体系,镇江将不再是内河港,而是进入了海港体系。

创新创造城市群建设的“中国经验”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格局示意图)
 

城市群的规划建设在我国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需要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精神,加快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开放一体的要素市场体系,着力消除行政壁垒。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也是优化国家供给体系的一个重要载体,也可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切入点和抓手。城市群提升了分工的效率,优化了空间增长的供给,不仅便利了老百姓在城市之间的流动,对于企业的影响也非常重大:随着城市群的规划,一批重大项目投入实施,互联互通一体化机制的建立以后,使得要素的流动非常便捷,降低了要素的成本,企业选择生产经营区位和其他经营活动时,模式将发生改变。如一些房地产企业的布点,以前局限在上海,随着城市群范围扩展,互联互通一体化机制建立以后,布点空间变大,这对企业的运营影响非常重要。

长三角区域,是中国最有条件建立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但在城市群建设过程中,由于各城市的利益诉求不同,行政壁垒在所难免,这也是城市群建设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如何去应对这个困难呢?目前,长三角已探索出一种初具成效的“长三角模式”,建立了“三级运作、统分结合、务实高效”的长三角地区合作协调机制。其中,决策层是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审议、决定和决策关系区域发展重大事项;协调层是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主要任务是做好主要领导座谈会筹备工作,落实主要领导座谈会部署,协调推进区域重大合作事项;执行层是在主要领导座谈会和联席会议领导和指导下,实行重点合作专题协调推进制度。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合作协调机制在实践中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不断完善,为推进区域合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2012年,在上海的倡议下,长三角地区发起设立了长三角合作与发展共同促进基金,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研究解决长三角合作与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和主要“瓶颈”。4年来共支持研究项目83个,为长三角合作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今年6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在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交流座谈会上指出,城市群的规划建设在我国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需要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精神,加快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开放一体的要素市场体系,着力消除行政壁垒,创造城市群建设的“中国经验”。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6年07月06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