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信息

湖南长沙三年拟建63.3公里地下综合管廊

发布日期:2016-10-14   浏览次数:

湖南长沙三年拟建63.3公里地下综合管廊

  

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城市中的各种管线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城市地下“神经”系统。然而,由于地下管线种类繁多,而且经常要维修更换,管线上方的道路难逃反复开挖的“拉链马路”命运。

作为全国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湖南省长沙市目前已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成立了地下综合管廊领导机构,出台了相关法规政策,编制了相应的专项规划,制定了较完善的标准和规程。

地下管线统一“收纳”

“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将有效破解‘拉链马路’问题,解决当前城市管线通病。”据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处负责人介绍,管廊最主要的功能是经统一规划布局,将各种地下管线装进这条大型管道里。管线维修时不用开挖道路,维修人员和工程车只需要从检修通道进入地下管廊就可施工,既不会影响路面交通,又能减少反复开挖导致的浪费,同时还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减少路面井盖设施应用,降低管线维护成本,延长管线使用寿命。

2015年长沙成功入围全国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在3年试点期间,将获得12亿元的国家专项资金补贴,用于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

新区旧城结合试点建设

根据部署,长沙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区域布局采用新区和旧城相结合的方式,选择了高铁新城、梅溪湖国际新城等试点区域。2015年~2017年,总共铺排15个项目,建设总长度达63.3公里的综合管廊,总投资34.66亿元,构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骨架系统。长沙市将采用PPP的投融资模式开展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和运营,通过市场化模式运作,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按照“应进皆进”的原则,试点项目的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等七大类15种管线将全部入廊敷设。管廊设计坚持“适度超前、留有余地”的原则,以满足城市100年发展需求,安全标准在满足国家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将适度提高结构安全等级,兼顾抗震、人防、防水、防灾综合需要。地下综合管廊还将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实现地下空间的集约化利用。

管廊实现智能管理

作为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长沙市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将同步配套设置消防、供电、照明、通风、标识、监控与报警等附属系统,实现地下综合管廊运营安全、便捷和智能管理。

据介绍,地下综合管廊实际上相当于一条小隧道,管线在管廊内各就各位。每个试点片区将设立监控中心,管廊建好后,收纳其中的管线将采用电脑监控,能全程跟踪到运行动态,安全系数大大提高。管廊内还将设不小于2.5米宽的车行检修通道,工程车可以穿梭其中,便捷到达要去的施工点。

管廊建成后,将运用搜集的大数据来提升管理水平,通过感应装置采集管道上的流量、压力、温度、pH值和基础数据分析对比,得到城市人口分布、产业发展规律等基础数据,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目前,长沙市已制定了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建设、运营、维护、收费、考核等配套政策。按照入廊政策规定,对已建成地下综合管廊路段,除技术上不适宜入廊的管线外,相关部门均不再批准管线单位另行挖掘道路敷设管线。这意味着,今后在该市实施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反复开挖的“拉链马路”现象将基本杜绝。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6年10月14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