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我与砂石”:一家三代人“接力”奉献葛洲坝

发布日期:2021-09-17   浏览次数:

“我与砂石”:一家三代人“接力”奉献葛洲坝

 

编者按:2021年3月,为全面总结中国砂石行业40年发展取得的成就,记载协会40年来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历程,展望新时代协会不忘初心、追求卓越的光辉愿景,更好地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中国砂石协会协会秘书处面向各会员及有关单位发布了《关于征集“我与砂石”征文活动的通知》(点击查看原文),开展征文活动。

《通知》一经发布,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广大砂石从业者纷纷踊跃投稿,近期,中国砂石协会将筛选出部分优秀稿件在微信平台发布,以飨读者。

温馨提示!

征文截止日期为9月30日,欢迎广大砂石人抓紧时间,继续踊跃投稿!

今日为大家推出的是葛洲坝路桥公司技术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宏投稿的《一家三代人“接力”奉献葛洲坝》一文。本文以一家三代在葛洲坝集团工作为主线,讲述了三代人献身于葛洲坝路桥公司基建与砂石行业的感人经历。

一家三代人“接力”奉献葛洲坝

作者:刘宏

我的父亲刘文斌,1934年出生在湖北省黄梅县一个农民家庭。

父亲从小过着苦难的生活,3岁祖父去世,幼年给地主家当过放牛娃,解放后务农。1958年父亲在湖北省水利厅参加水电工程建设工作以来十分敬业,始终把集体的利益看的比个人利益更重。他1970年来到葛洲坝,当时在三三〇工程指挥部八团二连从事基坑抽水作业。

水电工程的基坑必须保持干地施工,土石方施工设备进场前要抽干基坑内的积水。基坑内的积水和淤泥混杂在一起,在基坑排水过程中,抽水机吸水管头部的莲蓬头经常会被淤泥、杂物堵住,有时候一个班要堵几次,从而导致抽水机抽不出水。为避免因排水问题而影响基坑施工作业,这时候需要人工下水清理莲蓬头周围的淤泥及杂物。

亲眼看见父亲冬天下水清淤泥

1976年过年时候,我从湖北黄梅老家来到葛洲坝探望父亲。期间跟着父亲到过二江泄水闸上游工地一次,恰巧就亲眼看见父亲冒着严寒的冬天,光着膀子走入深水基坑,抱摸并清理莲蓬头周边的淤泥,一直到抽水机能够正常排水为止。

那时还没有泥浆排淤的技术,都是靠人工。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象当年的生活环境与工作场景。

现在回想起那个年代的人们思想都很质朴,是环境磨炼了父亲的主人翁意识,在思想上总是抱着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

他一心想的国家缺电,作为一名水电工人,必须多、快、好、省,大干快上。在自已的工作岗位上,绝不让生产停顿。他干一行,爱一行,并力求胜任这一行。

1976年父亲是三三〇工程局水电厂二队的班组长,父亲对机械设备非常爱护,维护保养做的很仔细。作为一名老同志,他手把手地帮助年轻同事操作、维护抽水机的工作经验,正确使用维护工具,节约原材料等技法。

在日常工作中,父亲非常关心爱护身边的同事,苦、脏、累活抢着干。下水摸莲蓬头每次都是自己下水,不让身边的人干。

父亲的工具包很特别,除了扳手、老虎钳等常用工具,里面总是装着一个医用输液的玻璃吊瓶,带着橡胶的瓶盖。父亲将玻璃吊瓶专门用来装橘子皮泡的白酒。每当上班就背起工具包,但凡每次下水之前,就喝几口白酒用来驱寒。

父亲的生活非常俭朴,他生活中的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带到了工作中。基坑排水作业,抽水机变换工位是经常的事。搬迁设备的时候,管线的接头,卡箍拆解频繁。每当设备搬迁的时候,父亲十分爱惜施工中的原材料,拆下来的管线的接头、卡箍不随意扔掉。总是修修补补,留着下次装配的时候再用。

工作中但凡遇到别的小组有些扔掉的小件他都捡回来,以至于他带领的施工小组很少到仓库领取材料。因为这件事情,他被水电厂领导发现并作为先进典型推广,并受到水电厂及指挥部两级党委表彰评为先进生产者,其事迹写进了档案。

图片

1979年5月,刘宏跟父亲葛洲坝合影。

我的父亲从水电厂调入自来水(给排水)公司工作至退休。由于父亲长年累月野外施工经历,积下了关节炎、腰脊椎炎、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在工作上他从不言病向领导要照顾,从不拈轻怕重,从不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从不为组织上添加任何麻烦。一直保持乐观的精神面貌,以顽强的毅力积极与病魔作斗争。2020年4月17日晚上19点47分,父亲因坠积性肺部感染休克医治无效,在葛洲坝中心医院逝世,享年87岁。

父亲虽远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种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子女在未来的生活及工作中去继承和发扬。

我从工人成长成为一名大学生

我家里兄弟姊妹四人,我排行老大。1978年葛洲坝面对职工子女内部招工的时候,我报名来到了葛洲坝砂石分局(后改为五公司),做了一名碎石工。工作内容就是用皮带机和破碎机将工程需要的骨料进行破碎、分级筛分。

1978年下半年,正赶上了葛洲坝施工高峰期,工程局搞“混凝土大会战”。我们砂石分局指定我所在的5队,参加二江泄水闸,3、4、5导槽及钢板桩基础、导墙混凝土浇筑。

我到岗位后,先后参加了职业培训,学习主要机械使用和维护管理、施工用电等知识。在从事混凝土施工之前,葛洲坝工程局总工程师曹宏勋来给我们讲课,主要讲混凝土的性能及施工的知识。除此之外,队部配有2名施工技术员兼副队长,每个班组还配有2名懂混凝土的老师傅进行传、帮、带。

我从1979年元月份到1981年的4月份,一直在从事二江泄水闸从事混凝土浇筑,大约浇筑量是20万立方米。

我接触的老师傅们都很爱护年轻工人,我自己学习也很认真,就像我的父亲那样,干一项工作总是想着把它做好,并力求胜任这项工作。我1981年入团,1983年就担任砂石分局七队团支部书记,队里当时有400多名工人。35岁以下的占了80%,为了给工人补习文化知识,我们在分局工会的支持下办了一个夜校,聘请葛洲坝二中的数学、语文、物理老师来讲课,我自己白天上班,晚上坚持学。

1985年我通过湖北省成人高考,考入了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机械系,脱产三年制专科。1988年毕业后,葛洲坝工程建设也接近结束。我被单位安排来到恩施州宣恩县龙洞水电工程从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人工骨料技术创新在全国推广

葛洲坝工程的骨料主要是由砂石分局承担加工与供应,都是从长江采砂船水下开采,并通过船舶及胶带机运输上岸。

砂石骨料加工的品质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大坝混泥土的原材料70%都是砂石,是非常关键的。

当时,水工上已经有规范。骨料里面有特大石、大石、中石、小石,砂5种级配。对于每一种给配里面的超径和逊径都有质量控制指标。特大石是直径8~15公分,小于8公分的是逊径,大于15公分的是超径。一般是超径不超过5%,逊径不超过10%。再就是含泥量也有控制,需要充分水洗。这就要求筛分要充分,水量多了砂冲走了,水少就洗不干净。我们当时就搞QC质量控制技术攻关,做了很多试验,研究给水量、筛机、下料负荷等参数指标的合理性研究。通过改造筛机的筛面,我们把筛网搞成弧形,便于均匀布料。把钢制筛网用聚氨酯筛网替代,钢筛网原来只能用2天要修,7天就报废。聚氨酯材料的筛网,可以使用长达一个月以上,而且聚氨酯筛网比起钢制筛网孔径很标准,这样既耐磨,级配的质量得到保证,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釆用聚氨酯筛网比起钢制筛网相比较,生产噪声要小20分贝以上。通过不同网孔的外形和尺寸,能够有效控制骨料的级配。这项技术成果在全国是首创,八十年代中期在水电部获得了一项科技成果二等奖。这项成果从葛洲坝水电行业推广至全国,延伸至铁路、矿山、核电、机场等行业全部都在推广应用,这是葛洲坝的技术、葛洲坝的创新。

图片

80年代,工程技术人员在采集数据。杨美生/摄

我们还把骨料转运过程中的下料斗做成反方向的,这样石头不打铁,噪音减小,而且损耗小。长江里开采的天然砂石料有大有小,超过40厘米的石料因为太大过不了筛机,以前都是弃料。我们通过破碎工艺的研究,在葛洲坝一期工程中,安装了6台600x900破碎机,安装了两台PY2200圆锥破碎机,将大石头逐步破碎成小的,这些大石头都可以利用起来,节约了开采成本,避免材料的浪费,变废为宝,减少了弃料。同时骨料的级配的优化配置,提升了骨料的品质。工程上的质量,往往是细节决定成败,这些技术改造与创新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混凝土温控技术满足全天候施工

混凝土温控技术水平关系到大坝的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混凝土温度控制的方法是控制拌和出机口的温度。葛洲坝工程夏季混凝土施工出机口设计是10~12度。1978年前以往的温控方法是,从混凝土的拌和制作时,往混凝土里面加冰,是加冰块,冰砖一块是50公斤,由人工破碎成碎块,加多少冰就减多少水,都是土办法。后来发现效率很低,成本也很高。葛洲坝人就想了一个办法,去江浙考察片冰,用片冰冻鱼的工艺技术,1978年下半年就用上了,拌合楼上面生产片冰,用螺旋机自动输送,这样省去了人工,效率也得到了大大提升,片冰的运用,使混凝土的质量也更好。使用冰块降温是过去的做法,使用片冰则是葛洲坝的首创,是这是葛洲坝人的敢想、敢做、敢为。另外,还通过氨压机制出的液氨通过管道,用蒸发器和风机,将冷风输送到骨料仓里,可以将原本常温20多度的骨料冷却到零下两度,再加入冷水拌制混凝土。

葛洲坝施工时,混凝土出机口的温度可以控制到10-12度。采用上述技术,应用到三峡工程,混凝土拌制出机口的温度,三峡工程可以控制到了7度。

混凝土里面的砂料是很重要的,它的粗细是用细度模数来差别的,水工上是2.4~2.8,能让混凝土综合性能最佳,抗冲、抗压、耐磨、抗渗、耐久性都能达到最好。葛洲坝是重力坝,大体积混凝土,我们通过技术创新满足了葛洲坝工程建设的全天候施工。这些技术也运用到了后来的其他工程上,长江、汉江、湖南沅水流域、澜沧江、红水河、大渡河、雅鲁藏布江上有关工程也运用到了葛洲坝的技术。

续写葛洲坝人的奉献精神

我的儿子刘力争,1991年出生,是英国伯明翰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进入葛洲坝集团文旅公司工作三年,从事市场开发工作。他工作起来很勤奋、很投入,很像我及我的父亲,我的言行举止他也耳濡目染,总是力求把工作上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并力求做得更好。最近他被评为单位的年度文明职工,去年还在公司的演讲比赛中还荣获了一等奖。

人物简介

刘宏,湖北黄梅人,葛洲坝路桥公司技术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研究。曾获得第19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施工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电力建设科技成果一等奖,第四届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湖北省第十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图片

图片

关于征集“我与砂石”征文活动的通知

各会员及有关单位:

2021年是我国砂石行业高质量、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之年,喜迎中国砂石协会成立40周年。为全面总结中国砂石行业40年发展取得的成就,记载协会40年来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历程,展望新时代协会不忘初心、追求卓越的光辉愿景,更好地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经协会七届六次理事会审议通过,适时举办中国砂石协会成立40周年系列活动。

协会秘书处已开展相关工作,现面向各会员及有关单位开展“我与砂石”征文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我与砂石

二、征文内容

围绕“我与砂石”主题(主题中的“我”,可以是大我、小我以及无我),记述砂石行业工作和活动等有关的回忆、记录、经历和体会。

三、体裁

记叙文、议论文、回忆录、散文、诗词、纪实文学等均可,字数一般不超过3000字。

四、征文投稿方式

请将征文于9月30日前发送至liuchai@zgss.org.cn,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职务、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

五、征文评选

本次征文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获奖稿件将收录在《我与砂石——中国砂石协会四十周年征文作品集》,同时择优在协会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及《中国砂石》刊登。

联系人及电话

刘 钗 010-57811370  17610863698

张 朋 010-57811370  13718803450

赵 婧 010-57811368  13581719002

邮  箱:liuchai@zgss.org.cn

中国砂石协会

2021年3月30日

来源:中国砂石协会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21年09月17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