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江浙沪地区的砂石骨料重要来源地,自然资源部批示该地“净矿”出让改革在全国推广

发布日期:2023-10-30   浏览次数:

江浙沪地区的砂石骨料重要来源地,自然资源部批示该地“净矿”出让改革在全国推广

 

瑞昌是江西省的省辖县级市,由九江市代管。作为“长江入赣第一市”,瑞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北襟长江黄金水道,拥有19.5公里长江岸线资源和可以靠泊万吨级海轮的天然良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水泥用石灰岩、白云岩、熔剂用灰岩等矿产储量大、分布广,适合规模开发,是江浙沪等长江下游地区砂石骨料的重要来源地。

图片

近年来,为扭转矿产资源粗放式开发利用的局面,做大做强矿业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瑞昌市积极探索“净矿”出让、矿旅融合、科技创新、低碳运输等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

“净矿”出让助推矿山建设投产

案例一:瑞昌市江瑞冶金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净矿”出让取得采矿权,实现一年建成投产。“原来的矿山企业要用60%以上的精力去协调征地拆迁等工作,只有40%的精力拿来搞生产。实施‘净矿’出让后,政府在出让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将矛盾纠纷一揽子解决。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我们企业发展的‘助推器’。现在,我们80%的员工都是当地群众,企业也实现稳步发展。”江瑞冶金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文明在矿山行业干了20多年,瑞昌“净矿”出让工作让他感受颇深。

2018年4月,瑞昌市江瑞冶金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净矿”出让方式取得北山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采矿权,这是瑞昌市推行“净矿”出让后成功出让的第一宗净采矿权。该项目2018年7月取得采矿许可证,同年8月开工建设,2019年7月项目建成投产,投产时间较传统模式缩短了1~2年。项目总投资近10亿元,对矿山进行高起点规划和建设,新建了4座全自动化节能环保钢窑和年产700万吨骨料加工生产线。2020年12月,该矿山通过江西省级绿色矿山评估。公司还与多家大型企业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达产后年销售额达10亿元,缴纳税金超亿元。

图片

案例二:中建材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净矿”出让取得采矿权,建成年产3000万吨的砂石骨料项目。瑞昌市邓家山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资源储量约4.62亿吨,开采规模3000万吨/年,矿区面积约1.35平方千米,是瑞昌市开采规模最大的矿山。2019年7月,中建材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净矿”出让方式取得邓家山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采矿权。为顺利推进项目建设,2019年8月,瑞昌市成立了以市长为指挥长、分管副市长为副指挥长的项目指挥部,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因项目用地规模大,瑞昌市通过腾退废弃矿山建设用地指标等方式保障项目建设用地856亩,通过林地占补平衡等方式保障项目用地990亩,完成房屋拆迁500余户,全力保障项目建设。2019年11月,该矿山顺利取得采矿许可证,2022年11月正式建成投产,2023年9月顺利通过省级绿色矿山评估。

按照“净矿”出让要求,矿山企业开工前编制了《项目整体规划设计》,对功能区布局、开采、加工、修复等全过程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矿山本着“世界一流、国内顶尖、行业标杆、绿色矿山、梦幻工厂”的愿景高起点规划建设,总投资达35亿元;采用先进的溜井开拓—硐室破碎—胶带运输开采工艺,加工过程实现远程集中智能化控制,大大提高了开采效率,减少矿区内转运作业矿用卡车50%,并使破碎过程中的扬尘、噪声等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此外,该项目采取平硐破碎,节约加工车间用地20亩,利用废弃矿山建设办公生活区,利用废弃尾矿库建设排土场,共减少土地农转用80亩,充分体现了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

科技创新助推矿产高效利用

案例: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建成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随着城市化建设高速发展,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产生量激增,其无害化处理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成为影响地方经济绿色发展的绊脚石。亚东水泥结合水泥行业技术发展路线,深化绿色发展理念,选择水泥生产与固体废物协同处置结合的绿色发展战略,大力建设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即利用水泥回转窑,将满足或经过预处理后满足入窑要求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在进行熟料或水泥生产的同时实现对其无害化处置。处置对象涵盖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污染土、市政污泥、生活垃圾、秸秆等。经过不断的摸索和优化,处置技术日渐成熟,自2018年投产以来,已累计完成协同处置11万吨。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使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城市污泥等废弃物得以资源化再利用,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生态修复助推矿旅融合发展

案例一:废弃的夫山白云石矿经修复成为矿山公园,成功打造4A级旅游景区。夫山矿山公园位于瑞昌市夏畈镇,其前身为瑞昌物华矿业夫山白云石矿,与我国乃至世界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商周大型铜矿遗存——铜岭铜矿遗址相连。2013年,夫山白云石矿停采后一度处于废弃状态,多年的粗放开采造成山体裸露、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2018年,瑞昌市全面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其间投资346万元,将废弃的夫山白云石矿修复成为矿山公园,修复总面积达56亩。瑞昌市后期引入社会资本,并结合当地特色铜文化和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成了“铜源剪影”文化园,成功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

案例二:枯竭停产的洋鸡山金矿通过生态修复“筑巢引凤”,带动周边产业聚集发展。洋鸡山金矿位于瑞昌市城郊,2001年因资源枯竭停产,多年采矿造成了山体裸露、矿渣污染、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一系列问题。2018年,瑞昌市财政投资3000多万元,将该矿区打造为占地1088亩的天嗣山公园。项目采取人工放坡、工程加固等措施稳定矿山地质环境;处理污染矿渣和废水,并结合雨污分流、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修复手段,大力恢复矿区植被,重建了生态系统;保留部分采矿遗址,规划建设登山步道、室外运动场、观景平台、驿站及停车场等设施,并结合周边万寿古寺文化景观资源,因地制宜将废弃矿山改造成集生态、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绿色公园。

洋鸡山金矿修复治理后,生物多样性增加50%以上,植被覆盖率从20%增加至85%,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和健身场所。公园每年举办各类活动和赛事,让周边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吸引了一批知名企业、上市公司在附近落户建设。政府在周边统筹布局,规划建设“智造小镇”,目前已建成标准厂房157.9万平方米,通过招商引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其中 LED产业园已落户企业176家,签约资金近1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通过实施生态修复、景观再造,昔日的废弃矿山如今脱胎换骨,带动了周边产业聚集发展,实现了矿区及周边区域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矿山廊道实现绿色低碳运输

案例一:建成空中矿石运输廊道,破解了公路运输成本高、污染大等问题。由于具有独特的资源和水运优势,瑞昌市逐渐形成了矿山开采、矿石加工产业集群。矿山开采、矿石加工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过去,矿产品都通过货车进行运输,每天600余辆重型货车穿梭在矿山与长江码头之间,产生车辆尾气、道路扬尘和巨大噪声,加上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道路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

为保护环境并提高运输效率,2021年,瑞昌市启动各矿山通往长江码头的空中运输廊道建设,将矿石从地面车辆运输变为空中廊道传送。该运输廊道总投资8.37亿元,全长7.5公里,年运输能力达4000万吨。输送带将矿石通过这条运输廊道运送到储料罐,再通过输送带分发到货轮,运往全国各地,全程实现无人化检测、监控和操作,有效提升了港口岸线资源利用率。在靠近长江码头边的一段运输廊道上,还安装了长约300米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彩色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像一道彩虹飞架在长江之滨,不仅成为江边一景,而且每年可发电52万千瓦时。一条廊道,双重收益,打造出了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现代化港口。

据估算,以运输廊道取代重型货车运输矿石,实现全电运输、仓储和装卸,成本可降低50%左右,每年可节约燃油约4000吨,减少尾气排放约2.8万吨,同时还降噪防尘、节约用地。运输廊道的建成,将矿山与长江水上运输线通过闭环通道连接起来,破解了公路运输成本高、污染大等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有效呵护了一江清水。

案例二:亚东水泥运输廊道利用重力势能发电,节约了资金,减少了碳排放。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总投资66亿元,是目前江西省最大的合资企业之一。该公司在瑞昌市拥有3座水泥用灰岩矿山和5座配料矿山,年产水泥960万吨,年销售额42.95亿元,缴纳税金6.27亿元。为实现各矿山至水泥厂、水泥厂至长江码头之间的低碳高效运输,该公司投入1.3亿元建成56.95公里矿产品运输廊道。矿山与水泥厂之间存在高差,皮带启动后无需动力驱动,反而还要安装减速装置。经反复研究,该企业投入4380万元,在运输廊道上安装发电装置,将矿产品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建成后每年可发电90万千瓦时,节约资金50万元,减少碳排放560吨。

节约集约没有止境。近年来,瑞昌市探索推进“净矿”出让改革,“瑞昌经验”得到自然资源部领导批示,并印发简报在全国推广;全面推进矿旅融合、科技创新、低碳运输,11家矿山成功创建绿色矿山,基本实现绿色矿山全覆盖;投入资金1.43亿元,修复废弃矿山63家,总面积6945亩,辖区内废弃矿山全面完成生态修复;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建成全省县级一流的矿山智慧监管平台,形成了“天上看、地上查、视频探、群众报、网上管”的全方位监管体系,矿业开发秩序得到有效管控。

来源:中国九江网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23年10月30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